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李泽厚逝世丨他以人最本质的情感作为哲学的底

来源:哲学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1-0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的消息今(11月3日)晨传出后,有关他学术著作与生平回忆的内容也在网上纷纷浮起。这位1950年曾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,并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、蔡仪展开

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的消息今(11月3日)晨传出后,有关他学术著作与生平回忆的内容也在网上纷纷浮起。这位1950年曾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,并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、蔡仪展开激辩的著名学者,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,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、美学研究,主要著作有《美的历程》《中国美学史》《批判哲学的批判》《华夏美学》《中国古代·近代·现代思想史论》等作品,影响巨大。

对哲学最初的兴趣

源于12岁时的“精神危机”

李泽厚曾透露,自己对哲学的最初兴趣,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“精神危机”。那年春天,他看到山花烂漫、春意盎然,却突然想到:“人是要死的,那么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?”这个人生终极谜题的出现,成为他后来对哲学感兴趣的最初起源。

1950年,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,并开始自学感兴趣的课程,研究谭嗣同。他自己曾说:“我最大缺点之一,是不喜欢问,总是自己摸索,走了许多的弯路。后来有的人看我写文章很快,以为这是天分,其实我是下过笨工夫的。

李泽厚作品《中国古代思想史论》

李泽厚认为,导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“时间、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”。在研究中国思想史时,他同时也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史,“我看哲学史,同时看几本,读柏拉图,就同时看韦伯的、梯利的、朗格的,还有罗素的,看谁讲得最好……西方哲学史就这样学下来了。”

李泽厚说,康德和黑格尔对他影响最大。“他们两人给的不是论断,而是智慧;不是观点,而是眼界;不是知识,而是能力。”当年读康德《判断力批判》时“眼下一亮”的感觉,他一直记得。

“美学热”高峰期

他每出一本书人们都奔走相告

或许会有人不解:为什么哲学学者总在谈美学?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,美学起源于哲学,本是哲学的一部分,到了近代才从哲学中独立出来,美学中的根本思想,基本上都来自哲学。

事实上,很多学科原本都曾是哲学的一部分,比如科学、心理学、政治学等,它们也都是到了近代才独立出来。李泽厚的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中,最重要也最具创造性的,就是后来广受重视的“积淀说”——所谓“积淀”,是指人类在与动物分野后,为求生存,在使用和制造工具的过程中,不断改造客观世界,而这漫长过程也逐渐形成了人类自身的、尤其是心理的改变。

李泽厚由此提出:美是实践的产物,也是积淀的成果。这一“积淀”理论,也贯穿于他后来几十年的思想史研究和康德研究中,一直到他晚年“情本体”哲学本体论的提出,都与此直接相关。可以说,这是他全部理论研究的核心观点。

李泽厚作品《美的历程》

20世纪80年代,正是“美学热”在中国达到高峰的时期,也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。继上述诸书之后,他又出版了《美的历程》《中国古代思想史论》和《中国现代思想史论》,到80年代末,他完成并出版了《华夏美学》和《美学四讲》。另一位知名学者易中天曾回忆说:“那时,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,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。”

不过,虽然《美的历程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,但他认为,自己1988年出版的《华夏美学》更为重要,因为叩问美的本体、解开美的哲学之谜,这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。

“你讲情感,那还算什么哲学?”

进入21世纪后,李泽厚通过《历史本体论》一书,将自己的哲学构想概括为“情本体”。他认为:人是生理存在,更是心理存在;人是精神存在,更是历史存在。

众所周知,西方哲学素来重视理性精神,从柏拉图到康德,都把理性、情感、意志分开解读,从这三个方面生发出哲学、艺术、伦理等。所以海德格尔“诗意的栖居”才会显得格外特别,并因此而“出圈”,被许多普通人所听闻。

李泽厚

李泽厚提出的“情本体”,则同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。他自己也曾提到,当年社科院哲学所有位同事听他讲起“情本体”的构想时,十分惊讶地说:“你讲情感,那还算什么哲学?”但李泽厚坚持认为,讲情正是中国哲学的本质特征。他把人性中情感的部分视为“最后的实在”和“人道的本性”,也是一种独特的东方智慧。

文章来源:《哲学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yj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1105/1057.html



上一篇:哲学的本命:思想如何改变世界
下一篇:研究中国哲学,李泽厚始终走着“自己的路”

哲学研究投稿 | 哲学研究编辑部| 哲学研究版面费 |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|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哲学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