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有关“国学”的几个问题

来源:哲学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0-0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编者按:在“国学”教育日益广泛的今天,我们有必要对其前提性或基础性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,从而为“国学”的春天添加一抹绿色。本刊特邀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、国学院教授,博

编者按:在“国学”教育日益广泛的今天,我们有必要对其前提性或基础性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,从而为“国学”的春天添加一抹绿色。本刊特邀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、国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,黑龙江省国学学会会长柴文华老师为读者深度剖析“国学”的界定、历程与传扬,期望通过此文使广大读者对“国学”有更为清楚和深刻的认识。

历史的经验表明,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这个民族文化的复兴。新世纪以来,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甚至世界的影响已经成为“实然状态”,“国学”的“一阳来复”毋庸置疑。“国学”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基础和高等教育的课堂。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,我们有必要对“国学”教育的前提性问题进行反思:“国学”到底是什么?“国学”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?我们如何对“国学”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?

一、“国学”的界定

对“国学”的界定,学界可谓见仁见智,莫衷一是。最流行的是把“国学”界定为中国传统文化,类似于近现代所说的“国故”,即古人留下来的所有东西。这在逻辑上显然说不通,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范围甚广,包含物质文化、精神文化、制度文化等,与“国学”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,而不是等同关系。换句话说,“国学”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,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。有学者认为,“国学”是相对“西学”而言的“中学”,它是中国近代以后的产物。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:一是与“西学”相对的“中学”即“中学为体”的“中学”主要是指以“三纲五常”为核心的价值系统,其范围要比“国学”狭窄,不能划等号;二是“国学”的概念绝非产生于近代,古代已有,只是所包含的内容不同,如《礼记·王制》有“此四代之国学”的说法,《周礼·春官》有“乐师掌国学之政”的说法,这里的“国学”是指国家教育制度,亦可简称“国立学校”。还有学者把“国学”界定为“中国学”,亦似是而非,因为每个概念都有自己特定的语境和关联,外国人的“中国学”(China Studies)不限于中国传统,也包含当代中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。倒是“汉学”(Sinology)与我们说的“国学”在内容和范围上比较接近。

今天我们界定“国学”,有两层最基本的含义需要把握:第一,“国学”即中国传统学术。按照“学衡派”主要代表吴宓的话说,“国学”指“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”。陈来认为吴宓对“国学”的界定“是当时各个国学院所表达得最清晰的概念。一方面是因为他使用了“学术文化”的概念,这样就与非学术文化区别开来;另一方面他使用了“全体”的概念,避免了由某一或某几学派代替“全体”的偏颇。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传统学术的主要内容:按照传统的分类,包括经、史、子、集;按照现在的学科分类,涵盖文、史、哲、政、经、法、艺、农、地、医等诸多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;按照思想史发展的学术特性分类,有先秦的经典和诸子学、两汉经学、魏晋玄学、隋唐佛学、宋明道学、明清实学等。第二,“国学”即“国故学”,也可称作“国学研究”,这是中国近代产生的一个学术领域。胡适在《〈国学季刊〉发刊宣言》中说:“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的历史,都是我们的‘国故’;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,就是‘国故学’,省称为‘国学’。”陈来指出,从晚清以来到20世纪30年代,“国学”很重要的一个意义,即是指一个学术研究体系。这个学术研究体系不是指一个过去的文化体系,而是我们现在研究它们的体系。也就是说,“国学”代称“国学之研究”者,即指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。

“国学”上述两层含义差别很大,一个指古代的学问,一个指近现代的学问。但二者也有联系,作为近现代学问的“国学”是以作为古代学问的“国学”为研究对象的,换句话说,作为古代学问的“国学”是作为近现代学问的“国学”的基础,离开作为古代学问的“国学”根本就不会有作为近现代学问的“国学”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绝大多数人谈论的“国学”是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意义上的“国学”,而非作为近现代学问的“国学”。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有必要对“国学”做出更多的思考。

二、“国学”的历程

与任何其他学说一样,“国学”也经历了一个发生、发展、衰落、复兴的时期,其命运多舛,一波三折。

文章来源:《哲学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yjzzs.cn/qikandaodu/2020/1001/462.html



上一篇:儿童哲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困境及出路
下一篇:论文化产业文本建立的世界与大地

哲学研究投稿 | 哲学研究编辑部| 哲学研究版面费 |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|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哲学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